隨著年紀的增長,會對自己長時間居住的地方懷有很深的情感,可能的話,在自己長久居住的地方過老後生活最理想,是最親切的地方。但最親切熟悉的地方,屋內的走廊、廁所、浴室等空間均採健康者的基準,要改變這些設計有相對很多的困難,老實說在這樣地方過高齡生活,內心多少有些不安。父母的身體隨著高齡化變衰弱,上樓梯會踏空腳步,也會因1~2公分的高低差而跌倒。為了高齡的長輩,務必早日開始「準備高齡生活需要的家」。 羅嬤嬤已高齡80有餘,邁向9字頭,中度失智,在我過去接觸許多的失智長輩,多半情緒不穩定。我已來過好幾次,雖然羅嬤嬤每次不記得我,但她總是一臉的笑臉,更厲害是還能嚼食物,經我了解後才知道,羅嬤嬤是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早晚的修課念經,已持續N年,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福報吧! 這裡已經住了幾十年,是羅嬤嬤很有情感的地方,樓下是早市,每天晨課完畢,總要去陽台望望外面,然後由外勞攙扶下樓去逛逛,跟幾十年鄰居打打招呼,日復一日。正因為上了年紀,腳步不穩,已在家中跌倒過兩次,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發生,家屬找到我們,進行住家無障礙的改造討論施工。 因為面盆與馬桶水箱距離過近,無法安裝面盆扶手,故更換面盆方便安裝面盆扶手,提供盥洗時站立的支撐。 浴廁門檻形成的8公分高低差容易有產生絆倒的風險,進行門檻剃除,並打造洗石子延伸緩坡,同時具止滑效果,。 進出陽台頻繁,落地窗凸起的防水檔片也有絆倒的風險,故將之切除,並磨平表面避免粗糙擦傷。 落地窗門檻形成形成的高低差於進出陽台時,有絆倒的風險,室內以組合式的斜坡磚消彌高低差,因為是軟性,具安全性也好移動打掃整理。 最重要的是在生活起居移動的動線上,於走廊上及浴廁內安裝扶手提供行走及如廁時的支撐。扶手與扶手間的距離,實際依長輩的身形與實際使用狀況調整。 早上羅嬤嬤起床到房間內廁所盥洗,然後經過走廊到客廳做早課,早課完畢一如往常地到陽台感受樓下熱鬧早市的氛圍,再由外勞陪伴著下樓逛逛買買東西,回家後由外勞準備中餐,中餐後又經過走廊回到房間內午休:這是羅嬤嬤每天簡單生活一部分,而這樣簡單的生活,有羅嬤嬤的信仰、有家人的愛護,是平凡但令人羨慕的平靜生活,我們有幸參與這樣生活的協助。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十二月 2024
分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