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生理層面,除了可清潔身體的髒污外,亦可改善身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在心理層面,沐浴有助於增進舒適感、恢復精神、提升自尊與滿足。對於長期臥床或行動不變的高齡者,沐浴除協助高齡者去除身體上的異味、降低感染的機率外,並可同時維護照護者的健康,因此,定期沐浴對維持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品質是很重要的。 雖然沐浴的好處多,但對許多高齡者及動作不便的人,沐浴卻不見得是件容易執行的活動,如果利用合適的輔具與環境改造,可使高齡者洗的舒適,洗得安心。 六十多歲的孫奶奶,由於患有失智症,影響到肢體障礙,無法獨立自行沐浴,需要照顧者協助完成。此外,孫奶奶最喜歡洗頭,但因目前進出浴缸及從浴缸起身都有困難,只好作罷。經由治療師的介紹,建議使用輔具搭配進行沐浴活動,可以達到如下改善:
家屬依治療師建議購置「洗澡洗頭兩用便盆椅《更多資訊按我...》」,送貨時進行教導照顧者如何正確使用及注意事項,家屬很高興從此孫奶奶可以安心沐浴,孫奶奶也重拾沐浴洗頭的樂趣。
長輩睡眠時所使用的床鋪,主要還是以一般常見的家用床具或是日式榻榻米床墊為主。然而這兩種形式的床鋪,其床墊都是無法調整角度的,對於尚有行動能力的高齡者,無法提供獨立坐起及上下床的安全性;對於因行動不便導致需要長期臥床者,也無法提共照顧上的便利性。 電動床與家用床最大的差別在於搭配有馬達的電動機能:
蕭伯伯今年已有70,接受王大哥全天看顧照顧九年,從最初的四肢沒力氣,隨著病情的發展,肢體動作越來越退化,生活已無法自理,都由王大哥協助打理日常生活。過往的日子中,為了方便照顧,便在一樓客廳安裝一般床具,讓蕭伯伯睡在上面便利照顧,但家用床具偏低的高度,在照顧上每天要搬移位數次,長久下來,讓王大哥常常腰酸背痛。見過很多的看護,因為長久累積的痠痛造成職業傷害,而開始要長久使用護腰,所以不得不重視這問題。透過蕭伯伯的家屬朋友介紹,找到我們購買電動床,也協助申請「長照2.0輔具補助《更多資訊按我...》」,經由改變照顧使用的床具,讓照護上更方便,結合輔具補助,也減輕經濟負擔。 有了「電動床《更多資訊按我...》」這個好幫手,王大哥可以透過控制器的操作,不需費力就可以將蕭伯伯由平躺的姿勢轉換成半坐姿狀態,讓他可以跟家人聊聊天說說話;需要用餐或下床坐輪椅時,也可以直接調整電動床的高度,方便協助移位;進行翻身拍背或更換衣物時則讓蕭伯伯平躺,再將床面調高到是和王大哥照顧者操作的高度,就不用擔心因為必須彎腰伸長手臂去操作容易造成腰部受傷、肩膀痠痛的職業病。
「老人照顧老人,是台灣老齡化社會的一種現象。」目前全台80萬長照人口有高達30萬人由家屬自行照顧情況,年紀大的人照顧年紀大的人已是台灣長照的趨勢。長輩70~80歲,兒女通常也40~60歲,年紀大需要照護,步入中年隨時來一個狀況,也可能就變成需要人照顧。 目前台灣家庭平均人口數不到3人,對於家中成員有24小時照護需求的家庭,家裡根本沒有多餘人力,只好選擇購買機構住宿型長照服務,但龐大的經濟負擔花費,壓的家中剩下成員喘不過氣,多了解政府提供的補助資源,可減輕照護的經濟壓力。 蔣奶奶已年過八旬,唯一的兒子五十多歲,原本經商的家庭,在前幾年兒子腦中風後一切都變了。目前蔣奶奶和讀國中的孫子住在一起生活,但這樣的家庭結構,實在無法好好照顧兒子,只好把兒子送到機構接受專業照護,對已經是低收入戶的家庭,負擔無疑是雪上加霜。 身體不算硬朗的蔣奶奶,每天騎車到住家附近的機構看兒子,那天路過一家碗粿店,順便買了一個碗粿,探望兒子時邊餵他吃。由於剛入住機構,還沒有自己的輪椅可用,只好先使用公用輪椅,經機構主任聯繫我們,立即到機構了解蔣奶奶情況,便著手協助蔣奶奶申請輔具補助,目前領有身障手冊且住在機構接受照顧,可向社會局申請「身障輔具補助」,申請輪椅及輪椅座墊的補助。 透過身障輔具補助申請躺式輪椅+輪椅坐墊,除減輕購買負擔外,這組合很適合機構型的照護。每天早上起床後,從早餐開始便坐在輪椅上,直到中午用餐完由看護照護上床午睡,下午起床後,又坐在輪椅上進行下午活動,直至傍晚晚餐後,才上床休息,整天坐在輪椅上的時間不算短,利用躺式輪椅可變換姿勢,搭配醫療級輪椅座墊,分散臀部長時間乘坐集中受壓所產生的不適,讓受照護者不至於坐在輪椅上變成一種酷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