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與無障礙設施規範」內章節訂定通則:由無障礙通路進入無障礙浴室不得有高低差,止水得採用截水槽。》 居家浴室地面下因有管路通常會比外面地面高,門口為檔水也會設置門檻,所以「門檻+較高地面」形成了高低差,而高低差造成身心障礙者或長輩的進出不便,可能造成絆倒也會有安全上的風險。消彌高低差,可剔除或降低門檻後設置坡道,針對浴室因用水會使地面濕滑,所以仍必須提升地面防滑與止水。進出坡道需要考量自行推行或旁人協助推行而設置不同坡長。 個案因車禍導致截肢,目前使用輪椅輔助移行,將來希望自推輪椅進出浴廁如廁與盥洗。因應目前既有居家環境有諸多不便,故想進行環境改善達到如下需求。 目前浴室門片為內推門影響進出動線、門口淨寬僅64cm不夠輪椅進出、門口門檻造成輪椅無法進入、面盆尺寸過大且與馬桶水箱間無空間可安裝面盆扶手、傳統旋轉式淋浴龍頭使用不便,與家屬討論後預計進行如下改善:
打除作業目的在打除原地面地磚,並打出溝道以配置排水管供截水槽連接使用,為了門口連接坡道,要考量設置高度與連接坡長。 泥作鋪設防滑地磚,提升地面防滑效果,為止水設置截水槽,配置截水槽時搭配往內洩水坡度,及向外連接無障礙坡道。為提升坡道止滑效果,故施作抿石子坡道。 最後安裝衛浴設施:馬桶、面盆、淋浴龍頭、扶手與橫拉門,搭配截水槽止水,連接抿石子坡道讓長輩可自行推行輪椅進出浴室,便利如廁與盥洗。
傳統透天厝,不一定一樓有浴廁,原本尚能活動自如的長輩,爬個樓梯到二樓進行生活起居活動,沒什麼太大問題,而需要別人協助長期照顧的長輩,當每天面臨到如廁洗澡需求,就會是一大問題。所以如果一樓沒有浴廁,就想辦法改建出一間;如果一樓浴廁不夠大、或原設計不好使用來照護,那麼就進行無障礙改善,改成便利照護使用。 案主一家人住在舊透天厝,阿公跟阿嬤都80好幾,已將一樓房間改成兩人居住,雖然一樓後方有小廁所,但是因設計問題及空間不大,不方便進行洗澡。原本尚能上下樓梯就到二樓浴室洗澡,但是現在阿公生病,移動到二樓是大問題,所以需要將一樓小浴廁進行改善便利照護使用。 因是舊房子,當初的設計浴廁位在屋子後方,除了空間不大,現在要為了照顧阿公阿嬤要推便盆椅進出如廁洗澡,碰到第一個問題就是馬桶擋在門口,卡住了進去的通道空間,與案主討論後,進行如下改善:
先進行拆除作業,拆除門框增大進門空間,打除地磚,因為要安裝截水槽,所以一併進行配管。 進行泥作作業貼磚,使用防滑地磚,並安裝截水槽,門口緩坡師作抿石子坡道,門框以壁磚施作。 接續安裝面盆、馬桶,對應扶手與橫拉門。安裝馬桶時,進行轉向改成面對門口,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便盆椅可以直上馬桶,省去移位,直接可以坐在便盆椅上如廁。每天省幾次移位,對照護者的腰來說,就是避免照護上的職業傷害。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三月 2025
分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