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一般床架大約約在30~40cm,再加個彈簧床總高約50~60cm,當長輩從床上下床時,腳如果沒有站好站穩地面,容易因為床邊沒有可支撐的護欄或扶手,特別是夜間起床燈光昏暗,有很大跌倒的風險。而跌倒這件事,隨著年紀越大,通常結果越嚴重。 當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銀髮族,還不到需要被長期照顧的狀態,通常不會將床換成有護欄的居家照顧床,如果要加強安全,可於床邊牆壁安裝活動扶手,也可使用簡易但功能不簡單的床邊扶手。 床邊扶手設計來輔助上下床,提供支撐及施力,以利完成起身活動,通常設計成高度、深度可多段調整,以適用不同床組,多半免工具簡易安裝,扶手都有握把軟墊設計,方便抓握。都會附組裝說明,組裝完成插入床墊下、夾於床邊側面,利用床墊的重量壓住扶手,當坐在床墊上加上身體的重量下壓,不至於會翻倒,主要供居家使用。 此案例床架低於34cm,使用如圖的低款床邊扶手,可依長輩下床的習慣擺放位置,建議安裝在距離床頭20~30cm處,方便觸摸到扶手。如下為該款式的規格:《低款床邊扶手詳細規格,請點我》
如果是雙人床,建議於兩邊都安裝床邊扶手。 此案例床架高於34cm,則改用如圖的高款床邊扶手,該款床邊扶手附置物袋,握把為軟墊設計。如下為該款規格:《高款床邊扶手詳細規格,請點我》
輪椅有不同規格,適用於不同病況。使用者也會因為本身的情況不同,輪椅需要做調整或改造,才能是配於使用者,才會好用舒服,畢竟輪椅是醫療器材,再怎麼坐也不會像沙發一樣舒服,而接受照顧的使用者有時很難清楚的表達自己的不適,所以對於長時間乘坐輪椅的使用者,把輪椅調整或改造符合使用者本身情況就很重要。 輪椅的購買,雖然是商品買賣,但不是買回去舊好用,需要調整再使用,例如:依據使用者身高調整腳踏墊高度,或者依照使用者坐在輪椅上的姿勢加上背墊或腿靠墊等等。更甚者,有些使用者本身病況可能有肢體僵硬、躁動、或是特殊擺位,都可能進一步需要修改輪椅配件,加上擋板、護墊、加高背墊或改良腿靠等等,如上都需要特製修改。 阿嬤的肢體僵硬,乘坐躺式輪椅時容易下滑,所以使用空中傾倒式輪椅,乘坐時調整椅面後仰改變重心改善下滑情況,尤其腿部僵硬需要支撐,故更換固定式撥腳為可升降式撥腳,搭配後仰時腿部上抬,讓阿麼重心往後不會下滑且腿部也有良好支撐。可是阿嬤腿部僵硬,原本搭配一塊枕頭置放在撥腳上做腿靠提升舒適,現在將撥腳腿靠改良為整片式提供更好支撐。 改良完的整片式Z字型腿靠,黏合在椅面邊緣往下至踏板處,形成整面的腿靠,讓阿嬤的腿部可以直接置放在腿靠上,也可以搭配後仰角度來調整上抬腳度,比原本的躺式輪椅搭配枕頭腿靠好坐了。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十二月 2024
分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