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站立對於肌力不佳的長者而言是一個負擔,改造衛浴間,必須考量到降低站立時間,以及如何讓坐下不因肌力下降而成為高負擔的動作。如果曾因背部肌肉發炎或拉傷,無法順暢從站姿變為坐姿到馬桶上,便能理解對於逐漸流失肌力的年長者而言,“坐到馬桶上” 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動作能夠造成多大壓力。..《資料來源:銀髮宅居家改造 – 廁所浴室高齡友善指南 》 當身體從站姿改為坐姿,少不了肌肉運動,而「降低肌肉負擔」可以增加改變姿勢的信心和增進平衡感,進而提昇安全。意思是如廁時,當在改變姿勢時,如果可以將重量均分到身體不同的位置,讓每處肌肉承擔較少重量,就可以改善姿勢變換的順暢度,與提升如廁的安全性。 有效改善坐到馬桶上、或自馬桶上起身的順暢度與安全性,如下是常見的辦法:
常見家中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的受照顧者,多是由家人或看護協助如廁,照顧者在清潔屁股時都要帶著手套與口罩,往往耗時與不便。安裝免治馬桶,對於行動不便的人,或受照顧的長輩來說,不單單是增加如廁的舒適,亦是維持如廁隱私與尊嚴感,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一方便要「減少馬桶與身體的距離」,以增加如廁時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另一方面又要保留「安裝免治馬桶」的彈性,這時增高式的馬桶就很好用。無障礙環境改造過程中,如果碰上長輩雖可自行如廁,但蹲坐與起身無力,我們都會推薦這款高度規格43cm的增高馬桶,加裝一般馬桶蓋或是免治馬桶後,整體高度能夠達到45-48cm左右(符合無障礙廁所盥洗室應使用一般形式之馬桶高度為40-45 cm)。 改造完的增高馬桶,不論是安裝免治馬桶蓋,或是安裝沖洗器,都大大的幫助照顧者進行每天最重要的事「上廁所」,照顧過程中:受照顧者舒適了,照顧者也就省心了。
經營護理之家的創辦人「方靈裕董事長」投入長照領域近18年,讓院民在最妥善安全的生活照顧環境中復健,更積極輔佐院民回歸家庭長期照護,感念於雖然護理之家提供安全的照護環境,而當院民回到家中接受照顧卻處在有風險的環境當中,家屬多半懂得使用輔具來照顧長輩,卻都忽略了把家中環境改造成適合長期照顧的環境,更有因為於居家環境中意外造成傷害而再回到護理之家接受照顧的案例,正是這樣的感念讓董事長毅然投入「居家照護安全」的領域。 創立「全民健康照護」的宗旨是為了實現「居家照護無障礙」:不僅是在於看的見應用輔具照護,對於看不見的需求面,更主打「防護。防滑。無障礙」,讓長輩在安全的環境中接受高品質照護,也讓家屬真正便利的進行無障礙的照護。 投入醫療器材輔具與居家安全照護五年多,在接觸摸索累積經驗中,體會到高齡者真正需要的是「正向的生活態度」:接受於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輔具完成原本以前不用使用輔具就可完成的生活大小事,也接受照顧者應用輔具來提升照護品質,而生活與照護的過程中,無法忽略的是居家環境可能對高齡者造成的危險,所以促進居家環境的安全,也是在這樣的生活態度中要認真重視的部分。為了宣揚這樣理念,當「TVBS發現新台灣」製播團隊找上我們的時候,董事長欣然決定受訪,樂於分享全民健康照護累積的經驗。 採訪當天,安排台北採訪團隊至董事長所經營的護理之家與門市拍攝,體會到媒體產業的專業,及媒體從業人員的辛勞,從製播大綱到討論細節都要花許多時間。 平時介紹產品與服務都很自然順暢的夥伴,不習慣有鏡頭拍攝,馬上就頻吃螺絲,每個拍攝環節細節,經由採訪團隊反覆的修正調整,都是為了達到最好專業的呈現結果。 拍攝完公司內容,立馬再趕到案場拍攝實際施工場景,這樣的採訪團隊只能給讚,也讓採訪團隊了解到我們實際的服務內容,也謝謝家屬的配合,讓拍攝活動順利進行。
單純的跌倒不僅導致老年人肢體傷害(如骨折或軟組織損傷)所帶來行動不便的不良後果,而爾後擔心再次跌倒的無形恐懼,更會影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上的自信以及心理障礙。大多數老年人在跌倒後,不僅會造成即時性軀體傷害、功能的障礙以及心理的壓力;而有部份的跌倒老人,亦會害怕在未來的將來會再次發生跌倒的恐懼,因而衍生自我活動設限的心態;由於喪失獨立活動的功能,更加重老年人健康防護上的成本負擔。..《資料來源:老人跌倒原因之探討》 個案的王伯伯因慢性病史,幾次沐浴時差點跌倒的負面經驗而後拒絕至浴廁沐浴,目前只能採用床上擦澡的方式,對家屬來說,期待環境改造除了希望藉由控制與調整外在環境,增進王伯伯居家活動時之獨立性,並預防王伯伯在活動時發生意外,更重要的是,使王伯伯不再有負面心理,增進居家活動,才是真正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增進照顧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王伯伯80歲,高血壓、腦中風、眼睛黃斑部病變視力模糊、重聽等病史,因之前跌倒致股骨骨折接受復位固定手術,出院後因疼痛及離床跌倒的負面經驗導致臥床居多,目前持續接受復健,家屬希望能於家中環境便利照顧及至浴廁沐浴,增加離床活動的機會。於申請「長照2.0: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補助《更多資訊按我...》」,綜合評估師與我們實務上建議如下改造: 照顧王伯伯有乘坐便盆椅從臥房至浴廁沐浴的需求,但臥房為架高和室地板,不便於便盆以推行。故改造拆除臥房架高式和室地板、移除臥室內木製桌面及衣櫃,增加臥房空間。 沐浴時,王伯伯必須乘坐便盆椅進入浴廁,但室門口門檻(高5cm),且淋浴區有擋水門檻(高9cm),及門口寬剩60cm,都影響便盆椅的推行進出。改造將門口門框拆除增加門寬,並剔除門口門檻,以利便盆椅進出,同時拆除淋浴區擋水門檻,改安裝截水槽以防止淋浴區的水大量外溢。 而原浴廁空間較小,便盆椅進入後迴轉空間有限,改造將現有的面盆洗臉檯更換成壁掛式面盆,並在周圍加裝面盆扶手提供支撐,同時於浴廁內及馬桶周圍有移動及起身需求處,安裝固定式扶手提供支撐。將地面的地墊移除,改施作防滑措施,降低跌倒風險。 王伯伯會乘坐輪椅外出散步就醫,而住家門口門檻約5cm不利輪椅進出,改造安裝非固定式斜坡板, 方便家屬省力推行輪椅。 王伯伯對環境中味道很敏感,有異味不易入睡,因環境改造施工過程中工程油漆等異味難免,我們使用抗菌液結合噴霧機清淨空氣中的異味,同時達到居家環境的抑菌,在看不見的環境中,真正達到最重要的健康防護,讓照護無障礙。 於改造施工過程中與持續家屬溝通,並協助家屬申請補助,在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完工後,王伯伯覺得非常滿意,不在老是擔心自己會跌倒,家人也覺得安心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