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誌

全民健康照護 - 居家照護無障礙
  • 首頁
  • 關於
  • 照護精品
    • 電動輪椅/代步車
    • 醫療器材輔具
  • 服務
    • 抑菌/除味 防護整合
    • 防滑工程 規劃/施作
    • 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
    • 輔具補助諮詢代辦
  • 照護誌

洗澡後,浴室到出門口最危險

7/6/2020

 
過半數高齡者常在居家住所發生意外事故,其中以跌倒為大宗;在我們施作無障礙案例中,居家跌倒大多是因為居家環境地面濕滑而滑倒。
沐浴是件享受的事,能夠自主行動的長輩,通常沐浴時是放鬆的,最危險的地方莫過於浴室走出門口的地方,因為有門檻高低差,心情放鬆加上沒有抓握支撐,濕滑的腳底一跨階踩到門口地磚,如果沒有做好防滑措施,一不小心撲通就滑倒了。
由家人或看護照護沐浴的長輩,通常是讓長輩在便盆椅上完成沐浴,而更危險的是由便盆椅上抱起長輩時,因地面濕滑重心不穩,看護或家人抱著長輩一起滑倒,這時更嚴重。

圖片
蔣伯伯與家人同住在透天厝,雙膝退化已不像從前可以輕鬆爬樓梯,因臥房與浴廁都在二樓,家人貼心安裝電動升降椅讓蔣伯伯方便自主生活行動,所以每日盥洗都是由蔣伯伯自己自主完成。但日前才發生,蔣伯伯洗完澡由浴室走出來時,雖然有穿拖鞋,在跨出門口時,踏上地磚不小心滑倒造成受傷,對於洗澡這件事蒙上了陰影,家人更是擔心同樣的事情再發生。
圖片
圖片
圖片
接獲家人通報施工,我們在浴廁地磚施作「地板隱形防滑劑」:由台灣生產製造,防滑劑本身為透明水性,塗抹在地磚表面時,會形成無數個隱形奈米防滑孔,遇水時產生「真空吸盤效應」進而增加「地面摩擦係數」達到防滑效果,正常保養使用可維持防滑效果1至3年。
圖片
除了於浴室內部地磚施作防滑,同時也在門口的地磚施作,施作完成讓家人體驗防滑效果一級棒,降低蔣伯伯沐浴後的滑倒風險。
圖片
圖片
圖片
除了最重要的地板防滑,於蔣伯伯沐浴的空間安裝沐浴時提供抓握支撐的水平扶手,以及進出浴室門口提供支撐的垂直扶手,完整的防護安全,減少家人的擔心。
地板防滑工程。諮詢/規劃/施作
更多資訊

一輩子的家:照顧家人無障礙

6/1/2020

 
「爺爺,你怎麼在客廳小便?」全家因失智父親這脫序行為,都快抓狂了,已經開始研究是否要將爺爺送去安養機構。...《資料來源:康健-爸爸又隨地小便》

照顧家中失智長輩是辛苦的,當不堪負荷的時候,送到機構接受照顧就變成一個不得不的選擇。個案的蘇小姐,本身就是位身障者,面對步入失智需要被照顧的爸爸,選擇的是經營這個一輩子的家,以寬容、耐心、愛心去照護失智症長者,也照顧自己。

「所謂適合高齡者的住屋,是上了年紀身心機能衰退時,也能安心繼續居住的住屋。但這樣的住屋,必須是自幼時、壯年到老年,無論對誰都能提供最好居住感覺的家。」...《資料來源:林玉子-經營一輩子的家》

圖片
蘇伯伯八十好幾了,有高血壓、罹患失智,目前雖意識尚可,但認知持續退化,身體控制尚可,雙手扶持可以維持姿勢平衡,在外籍看護協助及助行器輔助下,可站起即短距離行走,但日常生活活動都需要外籍看護協助,日前因為新冠肺炎關係,暫停復健導致蘇伯伯體耐力下降,近期在進出浴室時被絆倒。女兒蘇小姐本身亦因疾病造成身障,需要電動輪椅輔助移行,考量居家安全,透過申請「長照2.0: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補助《更多資訊按我...》」,施作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圖片
住宅速口有門檻高低落差5cm,考量外籍看護需要推蘇伯伯輪椅進出,以及蘇小姐自己電動輪椅的進出,改造安裝鋁合金活動式斜坡板便利進出。
浴廁老舊,卻是全家人每天使用頻繁的盥洗空間,可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 洗臉台老舊已歪斜,盥洗時如按壓在洗臉台上支撐,洗臉台有跌落的風險。
  • 浴廁門檻外高7cm、內高3.5cm,高低落差會造成蘇伯伯進出時有絆倒的風險。
  • 浴缸已無使用需求,如拆除將增加內部空間,便利使用便盆椅沐浴。
  • 地磚剝落且有水時易濕滑,需要施作防滑措施降低跌倒風險。
圖片
透過浴廁的大改造,施作如下的改善,解決如上的問題:
  • 打掉浴廁的門檻,施以抿石子材質的緩坡,增加止滑效果,也便利便盆椅進出。
  • 拆除掉原本浴缸增加空間,這時搭配可後仰的洗頭椅,瞬間提升沐浴品質。
  • 打掉老舊地磚,改成鋪設防滑地磚,讓浴廁煥然一新。
圖片
圖片
圖片
鋪設防滑地磚,但地磚碰水總免不了施滑,為了降低使用者滑倒的風險,在地磚表面再施作防滑劑,馬上讓看護實際踩踏測試,效果一級棒!
圖片
圖片
圖片
蘇伯伯每日的盥洗,看護原本都讓蘇伯伯扶在洗臉台邊,看的蘇小姐總是擔心,在更換完洗臉台後,安裝洗臉台扶手,提供更好的支撐,蘇小姐終於不用再擔心蘇伯伯受傷。
圖片
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評估、規劃設計諮詢
更多資訊
身障/長照。輔具補助諮詢代辦
更多資訊

無障礙改造。打造公寓終身住宅

5/4/2020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住屋在建造時就能做好無障礙的考量設置,會比事後做修改來的經濟與便利。如在選購住屋時,盡可能選擇室外與公設空間已符合無障礙設計的住屋,如設有電梯、大門無障礙斜坡等。在翻新或裝潢住屋時,亦須考慮無障礙設計原則,讓住屋可以在不論是健康或是衰老時都可調整適用居住的「終身住宅」。
居家無障礙改善部分與建築物硬體設施有關,藉由了解使用者生理能力,察覺居家危險因子,改變擺設或環境調整、使用輔具、及行為改變等,都有助於增進使用者居家生活的便利性與安全性。除考慮居家環境的機能與安全性外,提供使用者/高齡者溫馨、家的感覺,與適當的心理支持,才是真正建構一個舒適、便利、安全,有尊嚴的居家照護環境。

圖片
吳先生,正值中壯年,患有帕金森症,動作控制能力退化,於家中時常跌倒,總是讓家人擔心。目前吳先生持續復健與接受體適能訓練,上下肢功能及肌力、坐姿與站姿平衡尚可,於家中使用助行器站起與行走,考量因步態不穩,家中空間狹窄處助行器難以通行,所以吳太太申請長照補助施作無障礙環境改善措施,協助提升居家安全性。整理現況問題如下:
  • 大門進出無扶手提供支撐。
  • 吳先生常進出廚房,但進出門口無扶手提供支撐。
  • 臥室於走廊通道最裡面,通道上無扶手提供支撐。
  • 浴室為傳統門片形式,進出門時較不方便,門口亦無扶手,無法以助行器進出。
  • 浴缸佔據淋浴空間,無使用需求。
  • 考量吳先生自我清潔能力漸不足,目前傳統馬桶無法符合需求。
  • 馬桶旁無扶手,吳先生有側彎及平衡問題,極易歪斜。
  • 地面容易濕滑。
經由協助吳家申請「長照2.0: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補助《更多資訊按我...》」,減輕家中經濟負擔,並完成如下環境改善:
  • 於門邊加裝牆邊水平扶手,提供進出大門行進支撐。
  • 於廚房門口加裝水平扶手,提供進出廚房的支撐。
  • 於通往臥室走廊通道加裝水平扶手,提供行進的支撐。
  • 原洗臉台與馬桶已老舊,且洗臉台與馬桶水箱間距過小,不易安裝扶手,故於更換馬桶時一併更換尺寸較小的洗臉台,由於間距無法同時安裝洗臉台扶手與活動扶手,故選擇有下方收納櫃的洗臉台,提供較堅固的支撐。
  • 更換馬桶時,考量吳先生的漸退化,改善時加裝免治馬桶,於如廁時有較佳的舒適清潔。並於馬桶兩邊加裝活動扶手提供如廁起身支撐,平時可收起減小佔用空間。
  • 將浴缸移除,增進淋浴空間,搭配洗澡椅使用,並於淋浴區加裝水平扶手,達到沐浴時的便利與安全支撐。
  • 將傳統門片拆除增大進門空間,於門外加裝橫向拉門以利進出,與保有隱私。
  • 移除浴缸時更換鋪設防滑地磚,整體依地磚材質施作對應防滑劑,增進安全。
圖片
圖片
在改善過程中,除協助吳家申請長照補助外,也持續與吳先生及吳太太溝通。在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完工後,吳太太覺得很滿意,不再擔心吳先生自己會跌倒,家人也覺得安心許多。
圖片
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評估、規劃設計諮詢
更多資訊
身障/長照。輔具補助諮詢代辦
更多資訊
<<上一步
轉送>>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分類

    全部
    全民健康照護
    居家復健
    居家無障礙
    抑菌除味
    斜坡板/斜坡磚
    衛浴改造
    輔具租賃
    輔具補助
    醫療器材輔具
    長照營養
    門檻/坡道
    防滑工程
    隔間/橫拉門
    電動代步車
    電動輪椅

    RSS 訂閱

全民健康照護

洤鈱有限公司
704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304號1樓
營業時間
週一~週六 10:00~20:00
聯繫電話
免付費客服:0800-365-193
辦公室:06-5115193
LINE@生活圈
(直按加入)
全民健康照護。LINE生活圈
Yahoo超級商城
(點選連結)
全民健康照護。Yahoo商城
Facebook
(點選連結)
全民健康照護。FACEBOOK
  • 首頁
  • 關於
  • 照護精品
    • 電動輪椅/代步車
    • 醫療器材輔具
  • 服務
    • 抑菌/除味 防護整合
    • 防滑工程 規劃/施作
    • 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
    • 輔具補助諮詢代辦
  • 照護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