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多透天厝,常常一樓會作為商業店面使用,當長輩生病需要長期照護時,一樓不再做店面使用,便可改造成為照護空間。改造照護空間的考量重點,主要是無障礙進行每天生活起居活動:首先是如廁、盥洗活動,需要寬敞的空間,現在長輩可以攙扶走路進去浴廁,將來都可能退化到要推便盆椅進出,伴隨進行這些活動所需要的扶手提供支撐。還有休憩活動的房間空間,重點是溫馨溫馨溫馨,讓長輩的餘日過的溫暖。 案例中住屋的一樓原為商業用店面,目前長輩因生病住院,出院後想要接回家中照護,原生活空間在二、三樓,因為長輩目前處於偏癱狀況,上下樓極不方便,考量到要經常往返醫院、復健,原本的店面也不再營業,所以想要把店面空間改造成便利照護的無障礙空間。 原有的一樓店面空間,拆除大部分裝潢後,形成了長方形空間,而在一樓後方空間,原為堆放雜物使用,含著一間小廁所。與家屬討論,長輩出院後預計在一樓作生活起居照護,而進行如下改善:
要改造成浴室的的後方空間,因為有鐵窗,先進行封板,形成封閉的空間,以便之後泥作作業。 一樓空間進行輕隔間搭建,搭配既存的裝潢牆,打造出照護房間的空間。 於改造的浴廁空間內,拆除原本的小廁所,廁所牆壁需要打除,擴大整個浴廁空間。 打除牆壁後的整個長方形空間,接續進行搭建輕鋼架天花板,至此改造的浴廁空間已成形。 改建的浴廁,需要進行配管,需要配面盆與淋浴的冷熱水管、及排水管,因為要安裝儲熱式熱水器,也需要配進、出水管路及電線管路。同時地面要安裝截水槽,也需配地面排水管。 所有管路配完成後,接續進行泥作打底,將所有牆壁與地面進行打底,以便後續貼磚作業。 從牆壁到地面進行貼磚,貼完磚後的浴廁煥然一新。地面使用防滑地磚,降低滑倒風險。 接續安裝面盆、馬桶、熱水器、抽水馬達等衛浴設備。 舊屋進行重新配電,新牽熱水器電線迴路,也進行舊線更換,包含牆壁插座、電燈迴路、浴廁迴路等,提升用電安全。 最後安裝浴廁的無框式橫拉門,完成後的浴廁,增大了空間,也考量到日後推便盆椅進出盥洗,增進照護便利。 輕隔間隔出來的房間,經過油漆粉刷,鋪上地板後,擺入家具,照護格外溫馨。
國內研究指出,長輩接受長期照護時間平均達8年以上,耗費500萬以上。如果現有環境不符照護需求,可以有的選擇是:改買新房做照護屋、或送機構照護,如上都需要長期花費,另一選擇是以些許費用將目前環境改善成適合照護的環境。所以在長達8年以上的照護時間,花費些許費用改造環境便利於照護,是照護上最重要的第一步。 案主因心血管疾病目前住院治療,出院後預計請看護照護,目前也進行外籍看護的申請,接續而來的長期照護馬上面臨照護環境問題,原案主生活起居在二、三樓,之後必須改為一樓為主,而目前一樓作為車庫停車,也沒有浴室廁所可使用,所以需要進行環境改造。 南部很多透天厝是深長的格局,一樓不一定有廁所。本案例因長輩目前住院醫病,案家希望在接回案主前將一樓更改為照護房,雖然一樓沒有廁所,但後院地面有預留糞管口、也有自來水出口,所以可以改造成浴廁,便利照護長輩。原一樓牆壁有些地方已有根深蒂固的壁癌需要一併處理。 首先進行配管,浴廁改造最重要是冷、熱水及排水,跟案家討論好後於預定位置開始配置管路,打牆打地配管最重要的是專業經驗,因為初期沒有配置好待之後泥作上去都很難更改了。 與配管同時可進行隔間作業,隔間使用輕隔間,好處是工期短、好施作、將來容易拆除。案家預計將一樓隔為內外空間,所以需要一道隔間牆。後院原為鐵皮屋空間,於水泥牆往上延伸需進行封板才能形成平整牆壁才可施作泥作,封板間隙內用岩棉填縫吸熱隔音,搭配輕鋼架天花板好配置電線及設備,浴廁空間隨即出現。 泥作作業前需要先進行拆除作業,包含鐵門窗、門框、門檻、牆壁打粗等,原門口上方需填磚砌牆,拆除清運完成,再接續進行泥作作業。 先用泥漿打粗底使牆壁平整,乾固後接續貼壁磚,近三坪的空間牆壁約有十坪須貼磚,貼磚需要專業經驗與耐心,完成品才會漂亮平整。 壁磚完成接續地磚作業,因案家希望隔開濕水區,故施作擋水門檻,需要計算好高度,才能於之後鋪設斜坡磚給便盆椅進出。門口門檻打除後以抿石子斜坡彌平高低差。泥作完成後,浴廁已然成形。 水電師傅進場進行配線,包括220V與110V電線、安裝浴燈與靜音排風扇、安裝馬桶與面盆。原案佳僅二樓以上有熱水管路,所以一樓要有熱水最簡單就是安裝電熱水器,預計有案主跟看護兩人使用,所以使用儲熱式電熱水器,搭配好抽水馬達,這間浴廁很好用了。 關城中最耗時的便是油漆作業,有壁癌的地方需要配合隔間先行處理,壁癌治本方法式找出漏水源改善,治標方法則是清創表面後用防水漆封底,使水不在由同地方冒出。 新建板材要進行油漆前需要補平,由於板材間隙過大則先以AB膠填縫,填縫完成後進行補土,補土乾固後研磨,接續上漆,漂亮的牆面就出來了。油漆作業最需要耐心與技術,才能讓上漆完的表面就像少女的皮膚一樣光滑漂亮。 在照護上如廁與盥洗部份,依案主狀況裝設會使用到的扶手提供支撐。由於案主都是由看護推便盆椅照護,所以於需要重力抓握扶持處安裝扶手。 隔間當然需要門口進出,門口部份安裝無框式橫拉門,門片材質使用發泡板材製作耐濕防水,搭配貼皮整個質感提升,外門口考慮電動床進出,浴廁門口考慮輪椅、便盆椅進出。 浴室內隔絕水區後,最重要的便是安裝乾濕分離,依照案家選擇加裝擋水玻璃,需要考慮高度與寬度於安全強度內施做,不能做太大太高避免玻璃有破碎風險。
南部地區有許多透天厝,很多長輩對於住了大半輩子的透天厝,有著很深的情感,年輕的時候在自己的房子組織家庭努力生活,當年紀大的時候也希望在自己的房子終老。但透天厝做為長輩的起居空間,常常面臨障礙造成照護不便,例如:上下樓不便,有電梯、升降椅的解決方法,也有改造一樓環境的方式,牽涉到家庭成員意見與預算多寡,而本例討論在沒有孝親房的透天厝一樓,進行局部改造,打造照護空間。 陳伯伯日前因中風於醫院進行手術醫療,術後目前先至護理之家休養,之後待情況穩定後家人想要接回家照護。目前居家為透天厝,一樓用來堆放物品及停放摩托車空間,而原本陳伯伯的生活起居都在二、三樓,一旦接回家馬上面臨上下樓的不便,故而討論規畫改造一樓空間成為照護空間。 還未改造前的客廳是狹長型空間,連通到後方空間內有廁所,要作為生活起居的環境來照護長輩,面臨如下的問題:
居家環境改善最先進行的通常是『拆除作業』及『泥作工程』,本案例的客廳連通廁所空間中間有部分隔牆需進行拆除,以及廁所門口需進行拆框拓寬,以便利輪椅進出。拆除作業完成後,接續泥作進場,清除廢棄物及泥作處理,包括打底、貼磚、修邊等。 為了隔出照護空間,雖可選擇裝潢,但通常裝潢耗時費工且花費較高,本案例施作『輕隔間』,施工快速通常一~二工作天可完成,相對堅固且花費較少。輕隔間施工亦可彈性設計窗戶開孔及門孔,之後不需要隔間時,拆除亦是簡單快速。 照護空間的設計訴求營造溫馨的感覺,隔間完成通常輔以壁紙或油漆來營造氛圍,本例貼上暖色系的壁紙,輔以可調暖色系的照明,讓長輩在空間中生活不會感覺冰冰冷冷。 隔間作業完成,接續便是水電進場,房間相關的照明電源及插座孔位都要預留好,相關附加的設施,例如:燈具、插座、開關、窗簾等一併安裝。現在燈源通常以LED燈具為主,除省電外亦可調光,照護作業時需較亮、休憩時可調整色溫明暗,讓房間充滿溫馨的氛圍。 照護上仍保留長輩私密空間,故空間的進出口仍需安裝可活動的門片,無障礙的設計以橫向拉門為主,避免內推外開的門片會影響拐杖、助行器、輪椅等進出。本例中安裝『無框式橫拉門』,避免因為安裝門片又因門框產生了門檻而影響進出。 生活起居的活動包含重要的如廁與盥洗,理所當然需要進行衛浴改善,改善重點為安裝扶手協助提供支撐及地面的防滑處理,通常位於透天厝一樓的廁所空間都不大,盡量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出最大的照護使用空間。另長輩盥洗需要的熱水,如果一樓沒有熱水管路,安裝電熱水器便是一項相對安全、簡易的方法。 需要隱私的隔間可使用輕隔間打造,而在半開放空間亦可使用折疊拉門,案例中區隔客廳區域使用壓克力拉門,相對於百頁拉門耐用。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三月 2025
分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