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無障礙環境是確保人民生活基本權利的重要保障,現行「建築法」下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章「無障礙建築物」專章為重要的條文規定,配合該專章訂定「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將各設施進行細緻的規定,於民國97年訂定後,歷經97、101、103、108年等修正,都是為進行無障礙環境地推動,使無障礙設施設計成為社會認可的基礎環境設計需求,讓邁入高齡社會後的生活環境能夠更安全、安心、便利及友善。 本案例中的區公所符合建築法規內所定義「無障礙建築物」,民眾洽公來往頻繁,故推動無障礙環境責無旁貸,唯經費有限,所以逐年編列預算設置無障礙設施來改善現有環境,立意良善值得鼓勵。今年目標為設置「一至三樓無障礙樓梯扶手」,進一步加強無障礙環境改善。 目前公共建物內通常會要求設置無障礙樓梯與扶手,新建物如尚在建造階段,仍能修改施作;但舊建物的樓梯通常已建造固定,僅能於樓梯加裝扶手時盡量滿足無障礙設計規範。 本建物內的樓梯扶手目前僅有內側木扶手,唯形狀尺寸上不符規範,且無法滿足持續握持使用,而外側牆面上則無扶手,且樓梯終端地面亦無警示設施;目前樓梯踏面邊緣已於日前設置止滑條, 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內的樓梯扶手規範通則如下:
本案例於一至三樓兩側施工安裝樓梯扶手,中間為連續不中斷,兩端依規範設置牆面扶手,唯配合樓梯原設計,盡量滿足無障礙設計規範,終端警示措施採用止滑貼片設計。 為推動無障礙環境,於民眾進出的哺乳室有一13cm的高低差,輔以設置活動斜坡板彌平高低差。並增加無障礙設施的引導標誌,提供行動不便者的說明指引資訊。
近幾年國內對於無障礙設施,因為相關老人福利意識的抬頭,及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內政部辦理相當多的法令變更與調整,其中無障礙設施的章節內容調整最為多,其內關於樓梯防滑條則規範梯級邊緣之水平踏面部份應作防滑處理。 公共場所的樓梯加強止滑多半為地坪施作止滑塗料,或結合止滑條(金鋼沙貼條、銅製或鋁製止滑條等等)。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沒有永久不變的防滑,隨著長時間使用,各種材質都有不同的耐久性、耐候性、耐水性等,防滑效果都會慢慢降低,導致磨擦係數低於規範(於國外規定屬於非常不安全級),如於公共場所造成意外,所有權人亦會遭受傷者告訴,不可不慎。 本案例的「銅製止滑條」,僅能夠於新建樓梯時安裝,乾燥時表面有其止滑功能,若遇地面濕滑時其摩擦係數相當的低,隨著時間使用久了,表面磨損防滑較果慢慢降低。若要於舊樓梯重建使用,需將原地磚或石材研磨掉約5-7MM之後方能施作,後續修改工程浩大,費用也可觀。大部分單位修繕零用金預算有限,難以重新施作。 而作為節省成本的強化防滑方式,建議可施作PVC膠質踏面鋁止滑條,直接包覆舊止滑條,省去拆除重建成本,PVC膠質踏面提供良好防滑效果,顏色可依場所特性指定,方便施作不破壞整體美觀兼顧安全止滑,待使用一段長時間後防滑效果降低,僅需更換PVC膠質踏面不須全部重新施工,大大節省成本。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居家照護無障礙 月份
四月 2025
分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