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通路上,遇到有高低差的地方,通常設置坡道彌平高低差,便利行人與身心障礙者使用,於建物無障礙設計相關法規中「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有明確規定可參考,包括坡道寬度、坡度、地面、標示等。因法規與時俱進會逐步修改,但舊建物有時因為空間限制,很難依照新修改規範進行改善,仍有「既有公共建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計畫」可參考。 公共建物的環境需要考量相關無障礙設計,且因為規範與時俱進的修改,所以不是二、三十年前作完就沒事了,本案中的舊坡道於多年前配合規範設置,因使用已久破損鬆動有安全疑慮,當車地面落差高故施作坡度較長,影響門口車輛進出,後續因地面施作高度改變(高低差變小),日前編列預算重新施作無障礙坡道,主要考量行人安全、便利。 原無障礙坡道年久已破損,且扶手當初打釘固定於地面已搖晃鬆動,行人或身心障礙者若以扶手支撐,不夠穩定有安全疑慮,所以要重新施作無障礙坡道,搭配已改變的地面高度,並安裝新的坡道扶手。 拆除完舊扶手,計算好要重新施作的斜坡斜度,先進行打除作業。 接續施以泥作來完成斜坡打底,塑型出新斜坡道。在既有建物的無障礙規範中,提供了無障礙坡道的長度比例參考,因應改變後的地面高度,重新打造斜坡道。 因為公共坡道會有需多行人行走,為達到防滑,故於坡道表面施作抿石子,輔以止滑條來增強止滑效果。止滑條有多種形式,本案中施作「嵌入式止滑條」,讓坡道表面保持平整,避免表面高低起伏。 於止滑條基座安裝「可替換式PVC踏墊」,以提升防滑效果,日後方便更換,節省費用。 安裝坡道扶手,為提升耐久,將坡道洗孔結合水泥固定扶手,相對於打釘固定更耐久不易鬆動。 重新打造的無障礙坡道,銜接新的地面,坡道表面加上止滑條提升防滑效果,兩邊裝設坡道扶手,便利長者或身心不便的行人使用,安全便利。
|
照護誌
使用高品質輔具,提升照護品質 月份
十二月 2024
分類
全部
|